一些文字

1938年11月,一间禅房中,两人以跪姿相对而坐。右首脊背笔挺,手摇折扇的是本因坊世家第二十一代”不败名人“,本因坊秀哉九段。虽仍为一头黑发,却早已年过花甲。秀哉自知年岁已大,且疾病缠身,大约大限之期不远矣,遂有意下一盘隐退棋。这盘棋的对手是从数百名职业棋手中脱颖而出青年棋手,木谷实七段。比赛于6月24日开始,木谷实执黑,秀哉执白。

2小时前,秀哉从容落下白96手,蛤基石与榧木棋盘间发出碰撞声。接下来2小时,两人好似入定,禅院中空气似乎也已凝固。这样的状态已持续4个月,并且还会再延续2个月。6个月的时间中,禅院外是隆隆的火炮爆裂声,而禅院的灯光下,只有清脆的落子声,其余便是时间积淀成的寂静。

1992年,大洋彼岸的英国牛津,37岁的数学教授Andrew Wiles正坐在自己的阁楼中。5年前,随着一系列的学术进展,已经尘封358年的费马大定理似乎有了研究的方向。Wiles 在那时感觉到证明费马大定理的时间已经来到,遂推掉了其他所有学术研讨会,钻进自己的阁楼中,对大定理发起冲击。5年来,他每天只做一件事:证明费马大定理。除了睡觉和吃饭,他将自己所有的时间都埋入阁楼里的草稿纸中。

1995年,Andrew Wiles终于成功证明了费马大定理,8年阁楼中的研究岁月换来的是一份写满138页A4纸的证明。2005年,Wiles来到北大交流时,北大数学系院长张继平感慨到:”如今还有多少人能静下心来,花8年时间认认真真只做一件事情呢?“

的确,现在这样的人已经很鲜见了。一盘围棋赛的时间从半年变为区区5小时,一项研究的平均时间也从8年变为如今的一个月甚至更少。随着社会的发展,我们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,而做每件事情的时间却越来越少,对应的,生活也变得越来越琐碎。时代的快车拽着我们一路飞奔,时间被划分成越来越小的片段。

或许,我们真的应该慢下来,用一生时间做一件事情,这样的生活或许难以实现,但真的很浪漫。